詹姆斯中国行成都站盛况:赵睿崔永熙李梦助阵 指导国青大秀暴扣
(文/醉卧浮生)
2025-09-05
注:全文1.3万字,有大约100多个动图,各位点开的同学可以先收藏,合理安排时间慢慢看
中国男篮在这次亚洲杯上喜提第二,不仅成绩让大家喜出望外,更重要的是在对阵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个澳洲对手时打出了非常高的水准,同时一改男篮过往沉闷乏味的过时比赛风格,被各方评价为终于成功与国际接轨。
那么问题来了……
中国男篮难道是突然一下,就从一支外线只会举手给内线照相,罚球都找不到筐的缓慢阵地战球队。变成现在这支运转如风,外线咔咔准,三分库库进的现代球队的吗?
杜锋时代:2021年6月,奥运会落选赛
2场比赛,分别对阵加拿大和希腊。
客观来说,两场比赛虽然加起来输了55分,但场面并不难看,打全主力的加拿大前三节分差14分尚可一追。而打希腊被虽然被全场压制,但三分命中率40%,罚球30中26,命中率竟然有86.7%,看技术统计感觉准的有点陌生。
从比赛内容上看,杜锋受制于锋线大面积伤病还是沿用了三后卫的打法,不过区别于李楠的准双塔+三后卫,杜锋把伤愈归队的周鹏顶上四号位,打了一个除了周琦之外都小的超袖珍阵容。
其实之前男篮还打了亚运预选赛对阵中国台湾和日本,不过比赛分量不高就不必提了,胡金秋当时备战三人奥运会没入选,美国队长赵睿避风头没进大名单,郭艾伦足底筋膜炎,王哲林腰伤
带王少杰入队被认为是杜锋对姚主席体教结合改革最大的支持(替换因疫情太折腾来不了的曾凡博)
这套阵容实验性极强,说实话就不是奔着能赢球去的(当然也没人觉得中国队能赢),而杜锋也没有往死里用内线王牌,周琦场均只打了20分钟不到,两场球杜锋都是用外线施压搭配联防,再用招牌式的超高频率换人来保持场上强度。
而这么打的结果,就是中国队确实和以前打得完全不一样,全场运转如飞,进攻端看出了一些巧思,不管怎么样反正球队活力是有了——打肯定打不过,但和过去经常单场五十多分被闷死不同,这次我们至少看上去能还手了!
这种开局偷一个的思路一直都有
类比亚洲杯决赛打澳大利亚第一球
广东队比赛里常见的施压
这两场战术执行还是挺舒服的,这种清晰的战术配合出空位并不少见
同样清晰的战术,周鹏无球掩护 给周琦溜底线
然而,中国队这么打也有肉眼可见的问题,防守端阶段性联防虽然有效但不可持续,至于常规阵容防守因为锋线太小基本白给,篮板直接崩掉(打加拿大被干了55个篮板),比赛确实可以运转,但没有给对方上强度的资本,两个强队实际上没有受到什么挑战。
想快没有资本啊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三分实际上还是等于没有(打希腊虽然准,但实际只投了15个),被寄予厚望的吴前以及主控赵继伟基本都不具备在提速同时保持命中率的能力,唯一试出来能用的就是两场得了40分的胡明轩。
吴前是杜锋蓝队时期的爱将,也有打加拿大27分的高光时刻,所以落选赛不仅首发,还给了不少战术支持
可惜表现很差,全队第二高场均9次出手命中率27.8%,之后得到机会表现也一般,后面慢慢淡出国家队了
总结:
这是中国男篮从内线核心驱动转为后场驱动的开端,因为没有胜负压力可以放开玩,算是杜锋的纯试错之旅。
而测试结果表明,中国队后场们能力不足,哪怕抛开显而易见的体型问题不谈,技术水平也达不到,即便提速把球权交给后场,我们也完全达不到能和世界强队一战的强度(胡明轩是意外之喜)
至于锋线,除了周鹏凑合能用,其他近乎于真空,内线的话……沈梓捷和刘传兴都只能放在考察名单里做储备。
杜锋时代:2021年11月-2022年7月,世界杯预选赛第一阶段
一共6场比赛,11月两场,先打日本。
这是杜锋带队期间,国篮转型的重要过渡时期。
对日本的两场比赛因为对手特殊,所以杜锋找回几乎所有精锐(郭艾伦、胡金秋、赵睿、阿不都沙拉木、王哲林全部重返国家队),而且起手第一场就摆了后来被球迷一直津津乐道的周琦+胡金秋双塔,效果好到今天都有人在呼吁这么打。
不过本质上,对日本的G1只能说是教练组面对特殊比赛的必然保守,全场男篮回归旧时代用身材统治内线碾压的思路,落选赛时实验过的风格不仅没有坚持反而版本回滚(周琦受伤后上韩德君,四号位尝试了阿不杜沙拉木),该解决的问题依然一个也没解决(三分29.4%,罚球57.1%),最后只赢了16分。
但在摸清日本的底之后,杜锋在G2开始放开手脚,不仅增加了胡金秋打单中锋的时间,还把张镇麟放上四号位与之搭配,结果就是张镇麟大爆发(连带赵睿也大爆发),反而让中国队在没有周琦的情况下狂胜对手33分。
张镇麟当时的投篮动作和现在明显不一样
很多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少理论球迷喊的震天响,但在教练慎重考虑使用之前,谁也不知道效果,谁也没有结论。
所以,和日本两场比赛打完之后,中国男篮有几个明显思路上的收获:
1、老打法还有效,但没有那么有效,反而如果我们真要用现代篮球拼火力,至少打亚洲对手是不输的。
2、在1的基础上,四号位的攻击力和空间属性在现代篮球尤为重要,相比以前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常用的防守策应万金油,上一个有投射威胁的锋线能释放更大的威力。
3、有体型和冲击力的后场,就是比单纯的投射型双能卫好用(或者说赵睿就是强且有潜力)。
赵睿当时的传控还是有点糙
当时主要做锋线用,冲进去干人
11月的比赛打完后,世预赛第一阶段剩下的比赛被安排在了6月底7月初,并且由于和亚运会几乎无缝衔接,人选基本是出国前就定下来了,原计划和亚运会用同一拨人。
这波一共4场,打对岸的两场不太重要,关键是两场对澳大利亚的对决。
而这两场比赛,可以说是杜锋执教生涯里最被低估的两场比赛。也是中国队转型从思路转向实践的开始。
人员上,由于张镇麟赴美特训+夏季联赛,因此杜锋招入了顾全,与此同时,朱俊龙第一次进入国家队。
打澳大利亚G1,杜锋依然是双塔+三后卫(赵继伟、郭艾伦、胡明轩)开局,至少在上半场,中国队依然把大部分战术资源还是投入在了内线双塔身上(顾全作为四号位上场,但很快被调整成传统三号位)。
周琦、王哲林、顾全、赵睿、孙铭徽——可见顾全还是三号位
不过在第二节分差有被拉开趋向时,杜锋积极改变,而重新顶上四号位的顾全开始展现自己的作用,单节射中了三个三分。
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但顾全的这四个三分(包括第三节节末一个几乎压哨的三分)给大家的感觉非常畅快,像是渴了很久的人终于喝到了一瓢水一样。
如果说之前对阵日本张镇麟的爆发因为对手不够强缺少含金量,那对澳大利亚顾全投射威胁,终于证明了男篮战术改革的可行性,我们一直欠缺的稳定的外线投射威胁,也许可以从这里解决。
最终,这场比赛中国队只输了7分,证明自己完全可以和澳大利亚一战,而比赛之后,顾全就开始在杜锋接下来带队的比赛里成为固定首发。
在这个基础上,对澳大利亚G2,杜锋又给国家队增加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是赵睿重新进入首发——虽然直接原因是赵继伟和孙铭徽缺阵,但郭艾伦+赵睿+胡明轩的三人组合,让中国队终于拥有了平均身高190+,同时每个人都有持球进攻+组织传球能力的后场组合。
然后是朱俊龙进入轮换,提供中国队稀缺的锋线强度。
弄他!削他!观众(应该是东北老铁)还是很给力的
本场比赛最后比分非常难看,中国队48-71输给对手快23分,仅得48分是杜锋时代的最低纪录。
但从比赛实际效果看,中国队反而打的比G1好,G1属于第三节就被对手拉开到15分安全线以后拼命挣扎到最后输7分,而G2我们前三节甚至大部分时间领先对手。
澳大利亚第三节的时候也很狼狈
如果这个时候一定要用一个画面形容前三节比赛,那我想大概是这个样子:
当然,即便是成功把比赛拖入烂泥滩,但中国队也已经接近油尽灯枯,毕竟澳大利亚也不是傻逼……初见杀的顾全摁死了,周琦的挡拆切入摁死了,被你王哲林+朱俊龙偷了不少分,但你能一直靠偷分咬住第四节?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杜锋被逼出的答案就是用后场天赋最好的赵睿来突击。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然而此时的赵睿还不是后来的赵睿,拿到这个任务的他直接猪脑过载原地爆炸,因为犯规下场时甚至有点和杜锋急了。
指望那时的赵睿拯救球队还是有点要求过高了
当时的赵睿 be like
随后赵睿领犯规自爆,中国队一泻千里,单节被打出26-3,把一场本来打的很勇敢很拼的比赛,搞得余味非常糟糕
总结:
国家队在这一期间被杜锋带的不错,该赢的比赛都稳稳赢了,输给澳大利亚的两场比赛都打出了很好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很多思路上的转变,乃至人员上的筛选已经开始有了模样。
但总的来说,一些关键位置关键人关键能力的不足,还是让我们距离真正的改变功亏一篑。
杜锋时代,2022年7月,亚洲杯
非常不幸,在亚洲杯开始前,中国男篮因为新冠不得不大面积调整人员,原本队中的朱俊龙、任骏飞、赵继伟、陆文博、沈梓捷、郭艾伦离队,从国内紧急抽调姜维泽、翟晓川、范子铭、贺希宁、高诗岩入队
高诗岩入队以后没多就开始生病,最后也没进大名单,去了但没去,如去
这个阵容……仔细看是有问题的。
在顾全锁定四号位先发之后,这个阵容里唯一的三号位就只剩了贺希宁。
我们都知道,中国男篮三号位弱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不然几个教练也不会长期使用三后卫裸奔,但这次朱俊龙和陆文博(打澳大利亚G2上了28分钟)离队,是真的让杜锋完全失去了锋线强度。
而结果就是第一场打韩国,范子铭付豪守禁区的中国队不仅内线被罗健儿打爆,连锋线也被压制,多年以来第一次篮板输给对手。
老贺其实那两个赛季联赛表现很不错,当时替换季后赛和自己吵架的沈梓捷还一度很有节目效果,但场上实际效果……用“一般”说都算客气了(但当时他其实也新冠了——苏群晒了他们的聊天记录),打中国台北之后就基本没咋上场
没办法,中国队只能三后卫+周琦打到死,而且这次换阵容中国队因为人员轮换还出了一个现象——赵继伟和郭艾伦不在,球队的主控和节拍器就只有孙铭徽和赵睿,至于徐杰和姜伟泽,虽然是控卫,但更多只被杜锋当做射手使用。
打巴林单场20,姜伟泽生涯高光
同样打巴林,顾全生涯最高光的前场篮板+二次进攻绝杀(两场中国队最困难的比赛他都砍下20+)
至于为什么不多用姜伟泽,你看巴林MJ这个怼脸干拔……
打黎巴嫩徐杰的三分投射——这场也算徐杰代表作了
总结:
这几场比赛其实没有很多可以说的,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队受疫情影响,很多轮换和人员调配都很难说清是不是出于战术考虑(比如打黎巴嫩的比赛赵睿发烧,唯一三号位贺希宁也一直生病)。
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确定两件事:
一:这应该是中国正牌国家队在2015年之后第一次不是由赵继伟和郭艾伦主控,而且由于杜锋对姜伟泽和徐杰的使用,赵睿第一次开始尝试分担孙铭徽的任务,在国家队打一号位。
二:亚洲杯只打了三场,周琦就入选了赛事最佳阵容,而算上之前的世预赛,这毫无疑问是周琦国家队生涯的巅峰,当时论坛里四处都是希望周琦回到NBA的声音,对于未来的世界杯,周琦就是我们最大的主心骨。
PS:最后聊一下黎巴嫩,和中国的比赛里除了32分的阿拉基,黎巴嫩打得最好的是从美国规划的四号位乔纳森-阿利奇,而阿利奇至今只为黎巴嫩国家队打了那一届比赛。
所以怎么说呢,这个亚洲第八是很冤的,用它来黑男篮和杜锋多少是有点过分了。
但我还是忘不了孙总的风骚背传
和风骚背传失误
杜锋时代,2022年8月-11月,世界杯预选赛第二阶段
4场比赛,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8月,打巴林和哈萨克斯坦,第二部分11月打伊朗和哈萨克斯坦
第一部分两场比赛的内容都非常一般,顾全国际比赛打出威名之后开始被重点针对,而杜锋治下男篮的基本套路也被熟知。
打阿拉巴马大学赛后流出的战术图,可见男篮的套路已经被熟知(我记得当时还有称顾全为top gun的描述,只是时间比较久找不到了)
这一期间球队比较重要的变化有两个。
一、孙铭徽已经取代赵继伟成为控卫先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孙总位置稳固,只能说明杜锋想试一试新的用法,打哈萨克斯坦孙总发挥不错,但打巴林孙总和赵继伟合计10中2,两人显然都不是问题的最佳答案。
二、朱俊龙已经成为球队的稳定先发三号位,陆文博的位置被渐渐淡化,长期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的胡明轩反而因为回到二号位状态回暖。
三、虽然带了周琦王哲林沈梓捷三个中锋,但杜锋已经几乎放弃双塔。
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大概就是郭艾伦重要程度在不断下降,不过当时还不算太明显
这两场比赛(以及联赛中乃至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可能是杜锋最终下课的导火索,虽然此前杜锋一直致力于让球队转型加速,但加速的同时中国队无法保持稳定,同时防守也不能保证。
四号位的空洞依然存在,在双塔被推翻的情况下,顾全+朱俊龙几乎是锋线唯一的答案(张镇麟美国特训),然后就是经典的三后卫裸奔。
国家队到了瓶颈,杜锋也到了瓶颈(上面有了政策,不允许国家队主教练兼任联赛球队主教练),于是在第二个窗口期开始之前,杜锋已经基本确定下课,乔尔杰维奇即将接手。
就在这个节点,杜锋对阵伊朗时,带队打出了他带国家队最好的一场比赛。
这皮带有点意思
赛前看衰中国队的很多,因为首先是客场西亚比赛情况复杂(尤其是打伊朗要去德黑兰,当时澳大利亚因为安全问题直接弃权判0-20负),然后周琦缺阵,鉴于杜锋已经是期货前主帅,所以有很多人担心中国队的出线前景(我当时就职的媒体就有和前方关系密切的前辈告诉我当时很多人都担心中国队两场全输)。
但事后证明这种担忧有点担心,因为中国队打得好极了。
我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队第一次在亚洲打出了领先对手一个版本的篮球。
上半场
第四节,看着投篮数据和亚洲杯的感觉是不是已经有点像了
阵容上,这次杜锋补充了周鹏和任骏飞进锋线充实厚度,后卫线上赵睿做主控吴前再次先发。
吴前全场尽力拿下13分(13中4),但他在场时中国队还是相对被动,体型劣势实在没法弥补
赵睿的传控其实还是差点意思,偶尔还有这种让人揪头发的低级传球失误
但这种直面哈达迪还能轻松上篮的冲击力就是其他后卫提供不了的了
此时赵睿情绪控制已经有进步了,被人盖了以后怼脸喷都没反应
战术上,中国队基本以外线开启进攻,王哲林全场只有一次低位持球一对一单打(还被吹了进攻犯规),基本被当做一个更厚实但没射程的胡金秋用,结果全场一边和沈梓捷在防守端和哈达迪摔跤,一边自己悄无声息的拿了23分。
这场赛后很多人就说,中国队打得很快,而伊朗打得更像以前的中国队
说实话哈达迪是真老了……
“我的人会跑死你”——对哈达迪来说也算昨日重现了
王哲林全场唯一一次低位想单吃对手,然后进攻犯规(委屈)
中国队在第二节之后就一直领先,虽然杜锋的大轮换还是在第三节导致了球队一定程度的混乱并被对手在第四节追上,但中国队在正常打得时候,进攻端战术还是打得很清晰的。
上半场非常舒服的破联防
第四节吴前决定胜局的三分
但杜锋还是会时不时整一些发疯轮换,比如这种任骏飞联防打5号位的邪典阵容
最后中国队在巴林也有惊无险的获胜,两胜提前出线,杜锋用胜利给自己的主教练生涯画下了一个句号。
总结:
在中国篮球的历史上,杜锋注定会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主教练。
支持他的人会说,杜锋绝对是中国执教水平最顶尖的教练——我不反对这个说法,因为从杜锋带队生涯一路捋下来,再对比郭士强带的亚洲杯,我觉得可以说在不断试错之后,杜锋实际上已经非常非常接近最终答案了,而这个答案最终他没能写出来,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中国队的锋线人才潮还没有成熟。
而反对杜锋的人会说,杜锋带队期间男篮打出了亚洲历史上最糟糕的战绩,他的国家队选人任人唯亲,给了很多亲信以及他在广东队各种比赛用的上的人很多机会,而且多少有点表演性人格——嗯……我觉得就算是杜锋的死忠粉,估计对此也没啥好反驳的,当然这些和上面一段倒是也不矛盾。
但不管怎么样,杜锋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看国际名帅乔尔杰维奇的表演。
乔尔杰维奇时代, 2023世界杯
虽然现在提到乔帅大家的反应都不怎么样,但实际上,当乔帅带中国队打完头两场比赛之后,我相信大多数看了比赛的人感觉都是一样:
乔帅太稳了……
而且,这种感觉在和前任杜锋的对比下会显得更加强烈,就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来说,杜锋带队经常吃屎味冰淇淋,打哈萨克斯坦可以抽象到单节只拿5分7分,然后被对面打14-0冲击波,赢了仿佛没赢。
带队最后一场打巴林,杜锋可以在第三节领先十几分胜券在握的情况下,被对手一个球一个球的的往回追,追到最后一分钟被对手反超,差点带着一场失利黯然下课(最后加时才勉强拿下)。
当时心里都凉了,我草不至于吧……
反手周鹏一个三分才保证没输(然后对手篮下扳平打加时)
所以当乔尔杰维奇带队上半场稳稳压住哈萨克斯坦领先到20+,然后开始不慌不忙的试阵容时……
杜锋带队打亚洲就是每场都赢的都不脆生,每场都觉得很危险,你再看这个,什么叫稳
当中国队后来在他的指挥下第三节一波冲烂伊朗(他甚至激活了赵继伟全场12+9,要知道后来有媒体爆料他根本就不想要赵继伟),让比分再没接近过时(杜锋带队第四节被对方追到还剩2分)……
你很难不觉得……
啊,原来这就是世界名帅的风采吗?!
乔帅:在我这里,屎就是屎,冰淇淋就是冰淇淋
而在人员选择上,乔尔杰维奇也是雷厉风行,一些在杜锋看来需要试错权衡的事情,在乔尔杰维奇看来好像不需要做思考。
比如四号位,乔尔杰维奇没有花一秒钟考虑双塔,第一时间就在不停的在联赛里搜刮同时提供对抗+投射+运动能力的大前锋,除了曾凡博张镇麟这些热门(顾全反而因为伤病遗憾错过),付豪、焦泊桥、朱旭航等人也进入考察,杜润旺进入短训营,而不能提供射程的任骏飞和阿不都沙拉木直接pass
比如后卫,乔尔杰维奇第一时间就在寻求大型化,强调对抗,比较经典的就是重点考察崔晓龙、把崔永熙当干儿子用,然后,除了上面提到的赵继伟勉强带上,徐杰直接和国家队再见,郭艾伦觉得不好用也不要,吴前在热身赛里越来越不重要,反而开始把程帅澎带进大名单。
根据后来的采访透露,乔尔杰维奇对胡金秋感觉非常可惜,他觉得胡金秋早就应该开发三分打四号位,结果到他手里只能打五号位
站在当时那个时间节点(距离男篮世界杯还有半年),你会认为乔帅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乔帅的敬业精神在当时得到了圈内相关人士的一众好评。
当时赛后比较有意思的环节就是看乔帅给自己主队的球员打了几颗星
而这个时候,你也能看出乔帅在选人上带来的思路变化~
一般来说,教练选球员,他的理想状态肯定是“既要又要”。
比如内线,我就希望他能吃饼+掩护+护框+大防小+处理球+投射;
比如后卫,我就希望他能提速+投射+处理球+体型+防守……
当然,谁都知道这玩意就像许愿,那如果你的球员分别只能满足几项甚至只有一项,你怎么选呢?
乔帅的选择很明显:他追求全能与均衡。
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王哲林vs胡金秋。
胡金秋终结能力强能得分,但除此之外他低位防守、掩护、篮板甚至处理球,可能都不如王哲林(尤其是在上面你看到打伊朗的那场比赛后,你会发现蓝领状态下的王哲林非常可爱,甚至得分效率也不差)。
那么这样的话,两人二选一的话怎么选?乔帅自然是选技能点分配更均衡的王哲林——因为他能做的事更多,围绕他的体系会有更多弹性。
那这种思路对不对呢?
先射箭后画靶的话你肯定会找出很多理由抨击,但实际上要我说,这种选人方式是有清晰逻辑的。
因为这是典型的“强队”选人思路。
我实力强,我就不必富贵险中求,我追求的是更少的破绽吗,我要的是更全面而不是一招鲜的球员。
这也是为什么乔尔杰维奇带队打亚洲区预选赛会那么稳的原因——在亚洲,中国队的实力有保证,不自己作死正常打就是碾压局,稳稳控住就能把对手控到死。
而且,这种思路似乎有政策上的影响。
因为按照他和姚明的公开表态来看,乔尔杰维奇入职中国男篮,是奔着用“先进理念”重塑中国男篮的想法来的,执教周期预计会很长(虽然要先过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大考)
那在这种思路和愿景下,乔尔杰维奇的选择自然会倾向于理念优先,让队员先学习,所以他不会和神经兮兮暴跳如雷的国内教练一样,锱铢必较的安排机枪往前移5米。
这也能解释后来乔帅接受采访时,为什么不断强调塞尔维亚的球员都会自己决策,不用教练交代每一个细节,他要“让中国球员学会这一点”(实际上中国球员也都很服这一点)。
但问题是,中国不是塞尔维亚……
很简单的问题,塞尔维亚是强队,中国是吗?
中国在亚洲是强队,可以求稳。但中国在世界上不是强队,你四平八稳不去微操不去赌,你觉得自己有机会吗?
于是你的稳,遇到弱于你对手能控死对手的稳,在世界上就反过来了……
而这一点在后面的欧洲拉练也体现的很明显。
打非洲区出线杀进世界杯的埃及,我们轻松赢两位数,打没有东契奇的斯洛文尼亚,我们也能杀到最后一个回合才分胜负,对上另一支非洲参赛队佛得角,我们甚至86-66大胜对手20分(而且那会还没有李凯尔)。
这些比赛打完,很多媒体球迷(包括当时的我在内),都惊呼中国队怎么会这么强,而且球队确实改变很明显,各种空切三分各种花样咔咔进,连特么空接暴扣都来了。
崔永熙名场面
不只是专家,球迷反馈也很好
但等到后面遇到高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特伦迪诺杯被核心休战的意大利随便灭18分,超级杯被德国狂虐40分,那感觉真是一打一个不吱声。
(事后的很多采访都证明,输德国40分的比赛对中国队球员心理产生了很糟糕的影响,士气一下由盛而衰——但德国是最后的冠军,输40分其实是正常的实力体现,由此可见大多数球员的篮球知识之匮乏,对世界篮球毫无理解,对自己和对手是什么水平都没有B数……)
其实到这一刻,我相信乔尔杰维奇已经知道,自己麻烦大了,这从他热身赛时越来越紧张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最后这场打新西兰其实赢了……靠李凯尔的一个抢断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后的结果自然也不言而喻……
乔尔杰维奇时代,2023世界杯
在世界杯之前,中国队回到深圳又打了团结杯的两场热身赛,当时我们的作者之一,也是中国篮球的老记者老潘跟我说,中国队已经在欧洲漂泊一个多月了,回来在深圳再打两场然后直接出国去菲律宾,这个安排有点不合适。因为队员长期不回家,精神上始终不放松,正常安排或许应该给一个三五天的缓冲,放放假,再集结热身再出发。
在深圳的这场球被定义为“李凯尔归乡战”,虽然被称为热身,但给人感觉商业味很重
不过这已经不是大问题了,因为当时中国队内外双核正在被网友架起来骂,赵睿是因为训练时蹩脚不协调的运球,而周琦是因为赛前热身糟糕的篮下手感……
没错,赵睿已经是几代教练搜肠刮肚找出来的主控,但他运球技术就是没法和天生控卫比;
周琦是这支国家队里除了李凯尔之外唯一有NBA经验的,但为了让半年没有好好打球的他安心比赛,我们的篮协差点以逼退一支球队为代价给他走了一个大大的后门……
所以乔尔杰维奇也有理由说啊,我以前带的什么队,我带的是塞尔维亚啊,你这批什么人啊给我带……
更何况,平心而论,乔尔杰维奇已经把他俩用的够好了,赵睿这次比赛单届场均12.6的得分超过了刘玉栋、巩晓彬、马健、朱芳雨、王仕鹏、刘炜等一大批名宿,可以和巅峰胡卫东坐一桌,而状态奇差的周琦整个大赛在三分线内17中16,只投丢了下面这一个球……
周琦如果不算最后一场因伤退赛的话,场均10分3.8篮板2.3助攻1.5封盖,距离预选赛全队大哥的领袖身份很远,但也算是个能打国际级比赛的合格首发了
所以几年之后冷静下来回看,我真觉得打不过小组赛的三个对手没啥好抱怨的。
塞尔维亚是银牌打不过正常,抽到波多黎各而不是委内瑞拉是运气不够好(你先别管赢不赢得了),至于南苏丹………这个队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乔帅手里的牌就是这么些牌,当时中国全队打世界二线球队还能在攻防两端同时都稳定保持强度的也就赵睿、周琦、李凯尔三个人(其他比如胡金秋、朱俊龙、周鹏可以分别算半个,胡明轩永远处于薛定谔的状态,张镇麟不知如何评价,至于其他几位……)
就这,你凭什么保证赢球?
打南苏丹第三节周琦下场休息时的表情如上,而第四节他再上时分差已经到了12分
第二轮打安哥拉,乔帅从善如流让胡金秋打了31分钟,然后将李凯尔逼到被拉爆的边缘一共只歇息115秒,同时一边放弃干儿子崔永熙一边让胡明轩接管砍下16分,终于赢下一场……
然后,赵睿在最后一个和胜负无关但和净胜分有关的回合扭伤脚踝,甚至下场都只能让张镇麟背着离场……
话还是那句话,人就是那么些人。
一层一层往下剥,你凭什么保证一定赢?
打菲律宾下半场,周琦腰伤离场(半场时中国队还领先),赵睿只剩半管血,周鹏因伤干脆全场没上。
此时再遇到发疯的克拉克森,你真以为上个老球痞给他来下狠的就能解决问题?
篮球不是唯心的,是要讲客观条件的。
而很多事,事后归因震天响,只是先射箭再画靶而已。
第三节被菲律宾干出24-4冲击波时,整届比赛一直很焦躁的乔尔杰维奇被干出了罕见的懵逼时刻——虽然很短(当时翻译已经说完了)——但捂嘴走神的他恐怕已经知道,这次是真的彻底搞砸了。
但搞砸的仅仅是他吗?
我们的整体任务指定有没有问题?
我们的热身规划能不能更科学点?
我们能不能在东道主明着改小组分档针对我们时提出足够有力的反对?
我们的队员能不能跟上大环境,对自己和对手在国际上的位置有点B数?
我们的技术保障团队能不能给主教练提供正确的建议?
甚至最离谱的,我们能不能不要让录像分析师兼职翻译,能不能在乔尔杰维奇吼“do you wanna fight” 时,别对球员说“跑起来”?
乔尔杰维奇时代,亚运会
哀兵出征,夺冠几乎成了死命令,然而只用了一节多一点,乔尔杰维奇的大脑和脸皮就被抽的如陀螺般旋转。
……你们想玩死我是吧……
当然比赛没有任何意外,最后中国队89-50大胜对手,之后两场小组赛也轻松取胜——经受过世纪杯的洗礼,即便几名主力离队,这种鱼塘局也不会成为中国队的阻碍。
改变依然在继续,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赵继伟连续两场成为得分最高的中国队球员(打对岸19分,打香港16分),不管是世界杯之后失败的挽尊,自我安慰还是确实如此,球迷专家和媒体当时都认为,中国队的战术思路至少在这种强度不高的比赛里正在狠狠和国际接轨。
对阵中国台北的比赛,三分与两分比例基本打平(然后胡明轩照例超鬼)
打中国香港,中国队可能是第一次出现了三分比两分投的多的情况
而这种打法的调整和改变,在主帅乔尔杰维奇身上体现出来的,则是一种……
怎么说呢,拧巴的倔强……
而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他对杜润旺的态度。
其实站在杜润旺的角度看,乔尔杰维奇算是他的伯乐,杜锋被喷了那么多年任人唯亲,可杜锋的国家队从没有考虑过杜润旺,是乔尔杰维奇2023年在考察球员时才把他招入短训营(更早在2019年也进过,不过是李楠时期)。
但你说乔尔杰维奇有多看重杜润旺吧,那似乎也没有,世界杯结束后人员轮替,杜润旺根本没进大名单,最后是曾凡博实在来不了他才顶替进来的。
你看,压根没有杜润旺
然后,可以说在选人顺位排最后的杜润旺,一进大名单就是首发。
哪怕第一场打蒙古6投0中,但接下来的比赛仍然一路首发。
所以你看,乔帅可能嘴硬,但他学的比谁都快,世界杯前选人还考虑均衡全能,要在每个人身上看到全面性和更多的战术可能,甚至世界杯打菲律宾下半场要用付豪首发。但到亚运会,他已经开始拆解自己的稳定(当然最后也为这种选择付出了代价,这也算冰淇淋与屎的二象性了),刻意扶持一招鲜的选手来服务于战术体系的升级。
杜润旺亚运会场均8.3分,命中率43.9%,三分命中率41.1%,我愿评价其为顾全的代餐
而站在杜润旺反面的,就是张镇麟。
从世界杯到亚运会,是很多人对张镇麟祛魅的过程,热身赛打克罗地亚两场张镇麟都砍下20+,被认为是可以期望的四号位选择,但剩下的比赛他碌碌无为,打世界杯也几乎没有存在感,可以说完全没有达到期望。
于是打亚运会,张镇麟被乔帅合理的剥夺了首发(给杜润旺打替补……),结果呢,在更低强度的比赛里,张镇麟打出了一个明显的表现梯度——对阵蒙古和香港神勇无比,碰上对岸这个水平就开始13中4,然后打韩国12中4,直到最后打菲律宾全场10中2外加一个冥场面……
失去勇气放弃比赛可能是一瞬间的事,也可能早有端倪……
所以那句话咋说来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谁好用,谁能用,什么理论推演,什么战略战术,最后都要落实到比赛上。
只有足够多的比赛和考察,才能筛选出足够好跟合适的球员。
而写到这,我不得不抛出一个暴论:
我觉得男篮给乔尔杰维奇考察球员的国家队比赛数量不够。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欧洲拉练比赛足够多,但问题是,欧洲拉练是一个整体。从集训到欧洲这一段时间里,乔尔杰维奇实际上只能在一个18人的名单里做减法, 而选择这个大名单前,乔尔杰维奇只带了两场国家队比赛。
两场比赛并不足以让他足够精确的掌握男篮。
再重复一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谁好用,谁能用,什么理论推演,什么战略战术,最后都要落实到比赛上。
只有足够多的比赛和考察,才能筛选出足够好跟合适的球员。
最后说一下最终导致乔帅下课的打日本的亚洲杯预选赛:
如果抛开所有,只单纯看比赛内容的话,这场比赛实际上是中国男篮给杨瀚森交学费了。
不客气的说,在杨瀚森上场的11分钟29秒里,他在攻防两端都是纯纯的累赘……以下这些回合随便出两三个,正常带中国队打日本的国内教练都会让他坐板凳(尤其考虑到打日本的影响……而事实上后来郭士强带国家队就是这么安排他和余嘉豪的轮换的)
但问题是,这场中国队还真没人能替他,可能乔尔杰维奇觉得这是一场普通的亚洲杯预选赛,多练练杨瀚森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好事,所以他甚至都没有把余嘉豪放进大名单……
所以,杨瀚森在替补的角色其实还很吃重的,一开始,乔帅让空切走位比较好的阿不都沙拉木+崔永熙+俱乐部队友王睿泽搭他,但这个组合毫无默契,无论是谁找谁都以失误和传不出球告终。
全场杨瀚森唯一打成的空切是找赵继伟
阿不都沙拉木靠自己觅食反而打出点东西
讲真阿不都沙拉木再长高5公分这阵容就可称为双塔了
下半场,乔尔杰维奇又用杜润旺来搭杨瀚森,但同样效果不佳,中国队的替补全场就没支棱起来(徐杰这场表现也不行——而从他和阿不都沙拉木重新入选乔帅的国家队你就能感受到,这是乔尔杰维奇重新认识中国篮球和亚洲篮球的过程),只能往死里用胡金秋胡明轩。
胡金秋的三分,后面都没看到
事后来看,这场比赛中国队阵容不整(周琦赵睿两个核心都不在),对手却是除八村+渡边外的完整阵容,加上赛前88年没赢过中国队(其实没算亚运会,属于刻意夸大)的预热,算是以有心算无心,外加裁判一些争议判罚,中国队输3分在竞技层面来说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结果。
程帅澎疑似3+1裁判不吹
反手吃一个犯规,3次犯规滚下场休息
这球给胡金秋进攻犯规也是疑问哨
最后20秒程帅澎关键三分,疑似3+1没吹
中国队占便宜的就是朱俊龙这个封盖,实际上是干扰球
日本队挺能演的,霍金斯也老艺术家了
但竞技归竞技,舆论归舆论。乔尔杰维奇最大的问题,就是输掉了太多竞技上可以理解,但舆论以及政治上不允许他输的比赛。
世界杯+亚运会+日本,一个中国队的教练很少有三条命,而乔帅三条命全部送掉,那自然天王老子也保不住……
郭士强时代,2024年至今……
今年带队取得成功之前,郭士强在国家队主帅的位置上可谓是经历了口碑蹦极,所以亚洲杯打完之后,要给郭士强道歉的内容也层不出穷……
历史往往是赢家通吃,但回溯过去,我觉得,经历了最近这一年郭士强执教经过的同学,如果能忍住一直不黑郭士强,那只能说明你和我一样有定力……
首先,作为代理主帅,热身赛带国家队输给澳门黑熊(估计相当于CBA强队全华班水平)
然后,NBA夏季联赛全败,得到了一个“中国队可能不如洛克公园高端局”(输给国王赛后)的评价。
疑似和CBA最被关注的年轻人林葳(打澳门黑熊中国队得分第二高)发生矛盾,自此林葳再没进过国家队。
某爆料自媒体在文章中写到了一位CBA“老顽固”教练的故事,内容极尽夸张之能事,被不少圈内人公开或私下确认“老顽固”就是郭指导。
把自入选三人篮球奥运队之后路人缘就极差的高诗岩选进国家队,获得中国男篮主教练100%必得的“任人唯亲”成就,被嘲讽为U29国家队。
集训队(乃至国家队正选)里放一些球迷媒体没法理解的人,而且他们多多少少都和老叔的东家前东家广州队辽宁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就是名宿之子,比如王岚嵚、刘金雨、李祥波、刘礼嘉……
有些场次余嘉豪的轮换顺序竟然比杨瀚森高。
杨瀚森在国家队打得不算好。
招了一些海外年轻希望之星回来,正式比赛却不给上。
打蒙古上半场拉不开分差。
打关岛竟然只能赢不到10分。
竟然想让杨瀚森回来打亚洲杯?!
打沙特只能赢5分。
居然吼打得辣么好的王俊杰!!
(黑料我大概就想起来这些,如果你真能看到这欢迎帮我补充)……
我写这些,不是说我要嘲讽谁,或者说我认为郭士强的一切决定都对。
但我想说的是,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思路和风格,既然让他当了主帅,那他有自己的想法非常正常,我们的人才储备经得起筛选(当然球迷看不懂喷你也正常……)
比如说王岚嵚,2023年大运会输给对岸他是主控,但我估计喷老叔选他的很多人都不记得,去年热身赛打澳大利亚王岚嵚曾经单节砍了10分(现场英文解说惊呼这他妈吉诺比利吧?),带领中国队一度上半场领先9分(最后被翻盘输了20)。
比赛的录像我实在找不到了,但场上中国队后卫那些大胆到鲁莽的个人进攻确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说之前杜锋、乔尔杰维奇推动战术进步是量变,到了郭士强这里就是质变了——毕竟连王岚嵚这个级别的后卫都可以在国家队的比赛里自己叫战术自己主导进攻了,这说明了什么?
而之后打尤文图特胡明轩完成绝杀,我认为这已经标志着中国队的后卫在连续几个教练的帮助下,终于能自然的在场上扮演主角,而不是先看内线和教练的脸色了。
那会我在好几个地方写,郭士强国家队的定位,可能是男篮版高洪波——选人有争议,但比赛内容其实很有意思
再往下,等完全体曾凡博和亚成体的王俊杰,补上中国队自易建联之后就一直空缺的四号位大坑……
郭士强手上那支中国队,也终于就此成型了。
PS:最后多句嘴,提一下未来国家队的阵容,很多人都说男篮亚洲杯阵容也不是一阵,不少核心人员没来,但其实,我觉得确定能带来改变的也就是周琦、杨瀚森、曾凡博、崔永熙四人。
其中周琦和杨瀚森在胡金秋确认有效的情况下,估计很难形成1+1+1>3的效果,甚至其中一人未来要做很大的牺牲。
曾凡博肯定能和王俊杰形成四号位的合力,王俊杰体型更敦实,投篮手感更柔和,而小曾主打爆发力和转换速度,想必未来至少能在亚洲呼风唤雨,国际上也有一战之力。
而崔永熙的话,目前尚不清楚到底恢复了多少,速度爆发力还行不行,不过锁定一个侧翼位置是可以期望的。
至于剩下的球员,还是要多努力,未来国家队里有没有自己的位置,就看能不能认清自己的定位了……
(撒花,终于写完了,如果你读到这里也辛苦你了)
想与队长的作者团队谈笑风生吗?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
请添加微信:hcctgd163
确定!赌一把,600万赌3000万+明夏10队争抢,托马斯胆子真大
此前国王曾为库明加报价蒙克 + 2030 年乐透保护首轮签,却因勇士坚持要无保护首轮而谈崩。相比之下,托马斯通过资质报价为自己争取到更多主动权,或许会让库明加和他的团队重新权衡利弊。
2025-09-05
张镇麟谈生涯首次转会:开始不太适应 还好上海有很多熟悉的朋友
谈及生涯第一次转会的感受,张镇麟说道:“刚开始会不太适应,但还好这里有很多熟悉的朋友,无论是教练还是队员,此前都有过合作,所以不算是很陌生。”
2025-09-05
北京队确实有断层的领先,也就青岛队可以与之抗衡,而c组的竞争最为激烈,分别是山西,广东,上海,吉林和四川。虽然山西队两大超级外援都离开,但是他们又引进了新的外援,而且本土球员在实力上有了提升,除此之外广东队和上海队都是这个休赛期的最大赢家。他们组成了银河战舰,所以c组是竞争最激烈的。而d组的球队分别是辽宁,新疆。同曦,深圳和江苏,这几支球队已经没有了争冠的希望,甚至连进入前四都很难,尤其是辽宁队已经彻底没落。
2025-09-05
但不管怎样,曾繁日去了新东家,了却了自己的心愿,同曦男篮也落得个好名声,吉林男篮当然也补强了内线,尤其他们失去了姜宇星,所以三全其美的事情实在不要太好。
2025-09-05
CBA联赛分组出炉!辽篮获得了上上签,广东宏远身陷“死亡之组”
不过广东宏远也是大动作不断,不仅在引进内援方面舍得投入,把两位国手球员崔永熙和焦泊乔成功纳入阵中,而且所找的外援可以说也都是重量级的。新赛季真的有得看了。
2025-09-05
直播吧9月5日讯 今日,湖人前锋詹姆斯在成都继续中国行活动。詹姆斯前往成都万象城参加品牌活动,随后来到外场与众多等候的球迷见面。现场的雨势持续了数
2025-09-05
卢伟:张镇麟身体技战术生活都需适应 时间还充足 希望他尽快融入
毫无疑问,上海男篮新援张镇麟是球队训练场上最为引人瞩目的球员。在球队进行的分组对抗环节中,张镇麟用一记空接完成了绝杀,帮助自己所在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主教练卢伟也在场边仔细地观察着他的竞技状态和身体状态,“因为他刚到队不久,所以还需要慢慢适应,无论是身体,包括技战术和平日里的生活。时间还很充足,希望他能够尽快融入。”
2025-09-05
哪怕东契奇天神下凡,靠超强个人能力,让斯洛文尼亚以弱胜强,那也只是一场球。在这个半区还有德国、塞尔维亚和法国,一系列顶级强队,就连马尔卡宁率领的芬兰,整体实力似乎都在斯洛文尼亚之上。这可能也是篮球运动独特魅力,个人英雄主义再强烈,你凭借一己之力也不可能笑到最后。很多湖人球迷甚至略显“自私”希望斯洛文尼亚早点出局,因为这支球队根本不可能在欧洲杯夺冠,不如让东契奇提前休息。否则万一他出现伤情,影响到湖人下赛季计划和备战,那可真是得不偿失,湖人也压根无法承担这种后果。
2025-09-05